首頁 > 古典名著 > 子部

海國春秋

海國春秋(原名《希夷夢》)十二卷四十回。作者汪寄,號蜉蝣,新安人。生平不詳。乾隆五十一年以前已逝世。據此,蓋乾隆時人,書亦著于此時。現存最早的是嘉慶十四年新鐫本堂藏板本,又有光緒四年翠筠山房刊本,上海蘇報館校印本,民國年間大達圖書供應社排印本。敘述韓速、閭丘仲卿二人在海國建功立業五十年,而兩宋興衰已三百年的故事。

宣室志

《宣室志》,唐代中國傳奇小說集,共十卷。在《崇文書目》、《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中均有著錄,共11卷。明代抄本、《稗海》本均為10卷,附補遺1卷,110多條。蓋南宋時從《太平廣記》中輯出,《叢書集成》本即用此本排印。

大唐新語

《大唐新語》又名《唐新語》、《大唐世說新語》、《唐世說新語》、《世說》、《大唐新話》等,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撰者唐代劉肅,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此書有元和丁亥(807)自序,署銜“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陽縣主簿”。《新唐書?藝文志》說他是“元和中江都主簿”。

林公案

《林公案》是清末民初的一部長篇小說,共六十回。故事主要講述了林則徐出任閩清知縣,接連破獲大案,與兵部尚書穆彰阿等一班奸臣斗爭,后又升為湖廣總督,在虎門銷煙,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故事。著重歌頌了林則徐為國為民勇于任事、不畏強暴的愛國主義精神。

李公案

《李公案》是清代惜紅居士創作的中篇小說,共三十四回。主要講述了李公斷案故事,情節新穎,加深了對案件偵察過程的敘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說或嚴刑逼訊、或托夢示兆等熟套,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色彩。李公,雙諱持鈞,表字鏡軒,遼東人氏。生得方面大耳,虎背熊腰。能文能武,慣使兩柄熟銅流星錘,所向無敵,人稱“銅錘李”。實指清光緒年間有“北直廉吏第一”之稱的李秉衡。

獨異志

《獨異志》 ,唐李亢撰。原本10卷已散佚,傳世明抄本與《稗海》本均為3卷。此書《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皆署作者為李亢,《崇文總目》作李元,《四庫全書》作李冘,疑皆形近而訛。

河東記

書中不少故事發生在唐文宗大和(827-835)年間,故知此書當寫成于大和之后。此書內容雖然以譎異怪誕為特點,但與那些單純宣揚物妖神怪的志怪小說不同,而常常是通過神異故事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體現了唐代有意為小說的特征。書中既大膽諷刺了皇帝和官僚們的昏聵無知以及政治的腐敗,也批判了圖財害命、自私殘忍等惡劣行徑,還塑造了一些美好的婦女形象。原書不傳,輯本有《紺珠集》本、《說郛》本(1卷)。

后漢演義

民國蔡東藩在“演義救國”思想指導下創作的系列長篇歷史小說之一,寫劉秀光武中興至三國混戰一段歷史。這是一部以正史為經,軼聞為緯,體例特殊,自批自注的演義巨作。全書文筆親切自然,通俗易懂。

前漢演義

《前漢通俗演義》共選取了一百個著名的歷史故事,如同與一百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作者秉持“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注重真實,陸的同時,以演義體小說的筆法使得歷史具有強烈的故事性,真實地再現了秦、西漢兩朝波瀾壯闊的歷史,描摹了一段段英雄與時勢的壯闊史詩。

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又名《石頭魂》,日譯本題名《通俗大明女仙傳》。鈞璜軒刻本,一百回。內容:以明初“靖難之役”為背景,敘述山東唐賽兒起義的故事。唐賽兒一事正史有記載,但本書情節率多虛妄。

劉公案

《劉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劉墉為原型演義而成的一部民俗說話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詳,大約是評書藝人。屬鼓詞一類,說說唱唱,散韻結合,很有興味。本書以清代名臣劉墉(劉羅鍋)為主人公,共收錄公案小說《劉墉傳奇》、《羅鍋逸事》、《滿漢斗》、《雙龍傳》、《青龍傳》等5種。講述了平斷冤獄,懲辦貪官污吏的故事,突出了主人公正氣凜然,執法如山但又睿智幽默的性格。

嶺表錄異

地理雜記,全書共三卷,唐劉恂撰。此書與《北戶錄》同系記述嶺南異物異事,也是了解唐代嶺南道物產、民情的有用文獻。其中記載最多的是嶺南人的食物,尤其是各種魚蝦、海蟹、蚌蛤的形狀、滋味和烹制方法,嶺南人喜食的各類水果、禽蟲也有記述。是研究唐代嶺南地區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的重要資料。

朝野僉載

唐代筆記小說集。此書記載朝野佚聞,尤多武后朝事。唐張鷟撰。六卷。記隋唐兩代朝野遺聞,對武則天時期的朝政頗多譏評,有的為《資治通鑒》所取材。

龍城錄

《龍城錄》又名《河東先生龍城錄》,中國唐代傳奇小說。《古今說部叢書》本。共二卷,四十三則。舊題柳宗元撰,但歷來學者對此存疑。主要記述隋唐時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軼聞奇事。部份內容影響后世小說創作。

小五義

《小五義》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續書之一,全稱《忠烈小五義傳》又稱《續忠烈俠義傳》。作者佚名,“小五義”指的五鼠后人,竄天鼠盧方之子粉面子都盧珍、掣地鼠韓彰義子霹靂鬼韓天錦、鉆山鼠徐慶之子山西雁徐良、錦毛鼠白玉堂的侄兒玉面專諸白蕓生和“小俠”艾虎五人,全書主題環繞在群俠于忠協助平定藩王作亂、于義懲治為惡盜匪兩大主題,全書貫徹忠義思想,歌頌行俠仗義精神。

南北史演義

《南北史演義》是蔡東藩著作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系列書之一。該書敘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間由分裂到對峙統一的史實,觀點平實,內容豐富,論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該書取材謹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讓人入門民族歷史。

春秋配

小說《春秋配》敘述了主角李春發、姜秋蓮與張秋聯三人曲折離奇、最終結為夫妻的故事。戲曲《春秋配》據此改編。《春秋配》是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豫劇皇后陳素真先生的代表作,為秦腔傳統劇目。

繡云閣

敘述三緘修道、降妖、收徒,七竅貪名、求官、受難的故事。據《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該詞目的作者說,小說敘繡云洞紫霞真人奉道君師命,為闡明大道于天下,令弟子虛無子托生塵世,且造繡云閣以待成道者他日居住。虛無子投生李氏為子,名三緘。小說敘他后來如何看破功名,求取正果,降妖伏怪,勸善戒惡,最后列仙班,登繡云閣。

雷峰塔奇傳

本書是由托名為玉山主人或玉花堂主人的清代文人校訂而成的章回中篇小說。是根據清代雍乾時期編撰的傳奇《雷峰塔》與民間傳說《白蛇傳》而改編的清代四部神魔小說之一。參照馮夢龍編著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愛情的悲劇結尾轉化為大團圓的結局,以白娘子被永鎮雷峰塔下作了完結而改寫有后續的故事。

韓湘子全傳

韓湘子全傳是敘述韓湘子成仙并度化韓愈飛升的故事。此書影印的是明天啟三年(1623)金陵九如堂刻本,共八卷三十回,原本第十八回缺一面,據人文聚本輯補于后。武林文人聚刊本乃另一刊本。后世翻刻本較多,或題《韓湘子十二度韓昌黎全傳》,或題《韓湘子得道》。

白牡丹

《白牡丹》是清代洪琮所撰的一部小說。

南游記

《南游記》又名《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南游華光傳》,是明代余象斗創作的中篇神魔小說,共四卷十八回。與余象斗的另一部小說《北游記》、吳元泰的《東游記》以及楊致和的《西游記傳》,合稱《四游記》。書中主要講述了華光三次投胎轉世,降妖伏魔,大鬧三界,尋母救母的故事。

小八義

《小八義》是由半閑居士所寫的長篇鼓詞。《小八義》,又名《英雄小八義》、《梁山后代》,是部在民間流傳較久的長篇鼓詞,講述的是水滸梁山英雄后代的傳奇故事。 田連元評書《小八義》敘宋徽宗時,落難公子周順與表兄徐文彪、江湖好漢尉遲霄、唐鐵牛、梁山好漢后代孔生、時常青、花云萍、阮英結為小八義,為國除奸,為民除害的故事。

夷堅志

《夷堅志》是文言志怪集,作者是南宋的洪邁。書名出自《列子.湯問》:《山海經》為"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經》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堅聽說后記載下來了。可見洪邁是以夷堅自謂,將其書比作《山海經》。

十二樓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著的一本章回體白話短篇小說集,共十二卷,每卷各有一情節獨立的故事,因為每個故事里都有一座樓閣,人物命運和情節的展開也與樓有關,故全書命名為《十二樓》。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99精品中文字幕在线aⅴ-99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古典名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