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 宋代 > 周文璞

周文璞的詩文(246首)1/10頁

形式:

山行行歌十首

天風穩送步虛聲,雜和漫山檜柏鳴。
遠望山腰多白石,細看知是野人行。

浪淘沙

還了酒家錢。便好安眠。大槐宮里著貂蟬。行到江南知是夢,雪壓漁船。
盤礴古梅邊。也信前緣。鵝黃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吸取。明日新年。

一剪梅

風韻蕭疏玉一團。更著梅花,輕裊云鬟。這回不是戀江南。

只是溫柔,天上人間。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一

羽衣藥叟歡迎,手執蘭花共行。從此十年不調,可能久視長生。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二

昔年唱采芝歌,已老頭顱柰何。不見飆輪碾處,白云出沒常多。

春懷

棠梨未落柳絲長,料望幽人作斷腸。
已自不堪田父飲,更能重入少年場。
山連莽莽荒陂白,門掩蕭蕭野日黃。
想得故園疏雨外,樽前催拍杜韋娘。

華道士白胭脂

蕭史水銀粉,番女紅藍花。
狂奴愛風調,脂澤遂成家。
鏡開青峽月,衣近赤城霞。
欲下人間世,槲林棲晚鴉。

十月過鳳山舟回入項王祠用前韻

墜葉濃于染,孤花凈似霜。
溪山如有待,朱粉玄施妝。
勝境如天上,雄鳴自帝旁。
工陳白玉琯,人坐紫金床。
古兕稱春酒,靈虬換夕香。
風箏猶有韻,星弁忽分行。
念此鋤榛壟,頻來渡葦航。
欲揮終極淚,只廢苦吟章。
慨慵辭歡伯,英雄憶憤王。
逝騅嗟弗及,撞斗恨難量。
起舞何勞短,行歌未要狂。
斷云將落日,千古助哀涼。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三

蔣家兄弟清古,著書互相推宗。摶土劃沙戲劇,穿崗度嶺從容。

小寒食

從來寒食多風雨,不料窮鄉亦管弦。
壯歲心情悲昨夢,異鄉時序感漢年。
偶隨游子來溪上,因與棠梨立路邊。
從此堪悲轉憔悴,隨群同上釣魚船。

行歌四首 其四

先秦古書世已稀,國風雅頌聲又微。彼美人兮在天路,馬蜷局兮將安歸。

古人所懷已汩汩,今人所懷又忽忽。我亦東西南北人,相逢且盡杯中物。

吊青溪姑詞

投余兮綠波,彼土偶兮柰何。余魂兮無依,依余兄兮山阿。

兄姿兮甚雄,青骨兮朱弓。稱天兮訴余冤,令讒夫兮不終。

水仙廟鼓吹曲四首 其四

云冥冥,雷闐闐。橫玉轉,流珠乾。靈龜入我夢,謂君當旋。

既窮海壖之炎天,當飲山中之流泉。

法華小隱

偃蓋著地臥,清瑤傍渠走。散入流觴臺,轉若珠曲九。

淙淙不知休,還赴石鯨口。灣澴合巨澗,橫橋傍蒲柳。

來看暮春馀,眾綠濃似酒。摩挲蘇陳刻,愈覺歲月久。

寺僧愛光焰,捧送貴侯有。至今星散居,各自開戶牖。

自棄眠云身,誰縛釣月手。夕陽令我歸,為爾重搔首。

梅梁歌

文命殿角東北左,上有梅梁鐵交鎖。傳聞舊時枝葉生,木質鱗身無不可。

有時匹練離朱栱,歸帶濕萍光欲動。低頭下吸菲嶺泉,奮髯直入陽明洞。

旁觀但怪香火濃,頃刻即令風雨送。爾不見饑烏啄鼓來饋食,走入嵩高化為石。

禨祥禍福儻或是,陰陽幻變誰能測。玉笥觀掛白玉梁,含元追下流血柱。

異事茍逢博物問,后來那得詳其故。卷丹云,凝素霧,玉簫九成奠雕俎。

登歌升降只仰俯,嗚呼梅梁匆飛去。

水仙廟鼓吹曲四首 其二

倚碧櫨,款銅鋪,德星在南烏尾逋。兩峰隱天,花深草蕍。

錢唐十馀萬戶,皆看史君歡娛。雖涉流沙歷炎都,入醫無閭不如東吳。

挽正字南仲四首 其三

珠璧方輝耀,菁華未寂寥。極知身作祟,何用食為妖。

犧象收儒廟,簫笳咽市橋。傷心紗帽冷,三徑雨瀟瀟。

劍客行

燕云逆胡著柘黃,仁人烈士集太行。已聞泣涕拜明詔,共挾金輿歸大梁。

安得山人一雙劍,走入云中看不見。人間夜半風雨時,逆胡首奏延和殿。

我生四十無所成,荊淮好漢為知音。丈夫志在仁義耳,麟閣貂冠非本心。

功成劍化兩龍去,我亦變名入煙霧。此時再拜康山人,九霄客星在何處。

陳將軍哀詞

捍環城兮保赤子,歸王所兮執弓矢。

雖有妻子兮不如兄弟,嗟全家兮南向而死。護行殿兮臥旗鼓,統伍符兮莫余侮。

故宮蕪兮胡作主,哀將軍兮鬢垂素。氣力絕兮委塵土,后來孤童兮不勝測楚。

天陰陰兮春寂寂,曰余兄兮有廟食。偕友于兮往作配,駕鐵駟兮載云旆。

山中人兮望余歸,江鼯翔兮花亂飛。

挽正字南仲四首 其四

一自初聞報,哀號向草堂。相隨只兒子,遠和有山獐。

土沃幽宮掩,灰凝奠酒香。孤身揮泣盡,松柏便萎黃。

游棲霞四首 其三

優尼制銅覺,欲住女主齡。主稱金輪王,錄在華嚴經。

而舍覺富貴,愛慕涂椒馨。月黯回心院,妖魂啼窈冥。

僧人弗知此,獨受一峰青。分減儻及我,終歲棲林坰。

槜李道中二首 其一

吹徹鵝笙醉碧桃,古城斜日泛輕舠。此行憶著經行處,綠樹黃桑一樣高。

寄山中道友三首 其一

玉函捧上五云堆,著意通幽此一回。三十年來增悵望,更無人上望仙臺。

西湖小隱

先帝何曾寵倖臣,家園籍沒幾經春。一丘賜與嬋娟魄,教主西湖似洛神。

絕句四首 其四

隔林八十厖眉叟,理竹疏泉過一生。見說石林身健日,把書只在石中行。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99精品中文字幕在线aⅴ-99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古典名著网